《办公自动化》院级精品课程
一、项目简介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认真贯彻学院提高教学质量文件精神,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工程系2011年积极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办公自动化》(原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院所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性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2012年该课程被批准为“院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2年的不懈努力,2013年基本完成了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各项任务。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1、目标
《办公自动化》是学院最早开设的高职专业基础课,在课程建设中要以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办公自动化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力争经过2年的努力,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建设成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院级精品课程。
2、思路
建设精品课程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要选用最优秀的教师,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最新的教学内容,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创最佳的教学效果。精品课的建设情况反映着一个系师资力量的强弱,所以我系从领导到教师都要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要调动一切力量,精心安排人力、财力、物力开展本课程建设工作,力争在该门课程的影响下,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三、课程建设的内容与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为了切实加强和落实本系精品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特成立信息工程系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负责具体组织课程实施方案及课程的评估与检查工作等。本课程的师资队伍中既要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学术造诣高、责任心强的中年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又要有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强的实验、实训教师。还要有基础知识扎实、工作热情高的青年老师。外聘教师要通过面试、试讲等形式来选拔,系部要派专人管理。力争通过本课程组的共同努力,使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在学生评教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满意率和较满意率均达90%以上,教学质量稳定。
课程组人员构成如下:
课程负责人:李伟
成员:曾涛、金松、谢晖晖、赵程鹏、杜毅、杨杨、张忠文、吴鋆、车开森、谭国飞、陈芳、何红、孙震源、廖玲莉、黄翔以及部分兼课、兼职教师
表1 师资队伍
人员构成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所学专业
|
1
|
李伟
|
女
|
1971.2
|
副教授
|
计算机软件
|
2
|
曾涛
|
男
|
1970.10
|
副教授
|
西方经济
|
3
|
金松
|
女
|
1969.1
|
副教授
|
计算机及应用
|
4
|
谢晖晖
|
女
|
1968.3
|
副教授
|
信息工程
|
5
|
赵程鹏
|
男
|
1972.10
|
副教授
|
税收
|
6
|
杜毅
|
男
|
1981.10
|
助教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
|
杨杨
|
女
|
|
助教
|
电子工程
|
8
|
张忠文
|
男
|
1956.2
|
高级实验师
|
计算机应用
|
9
|
吴鋆
|
男
|
1970.5
|
讲师
|
数学
|
10
|
车开森
|
女
|
1979.11
|
讲师
|
电子工程
|
11
|
谭国飞
|
男
|
1982.5
|
助教
|
壁画与综合材料绘画
|
12
|
陈芳
|
女
|
1982.8
|
助教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3
|
何红
|
女
|
1980.2
|
网络工程师
|
电气自动化
|
14
|
孙震源
|
男
|
1983.10
|
助教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5
|
廖玲莉
|
女
|
1984.4
|
助教
|
环境与艺术设计
|
16
|
黄翔
|
男
|
1981.9
|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
|
…
|
|
…
|
…
|
…
|
2、加大教材改革力度
教材建设则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让优质教材进课堂、选用高质量的权威教材是我系教学管理的一贯原则。多年来我们一直选用湖北高职“十一五”规划教材《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程》(方风波,夏德洲主编)及其配套实训教材作为教材。此外,为了反应我系的办学特色,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我们07年自编了院本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自编教材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角度出发,力求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原则,切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充分体现实用性、系统性、适用性、先进性和针对性等特色。全书按照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原则,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编写中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全书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操作,在编写中注重内容的系统性;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兼顾了学院各专业的特点,突出了教材的适用性;本书的编写作者都是我系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在介绍系统知识的同时结合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注重教材的先进性;本教材在编写时也兼顾了一些证书考试(如计算机等级考试)和税务系统干部培训,并提供了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训练题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各知识点。“十二五”期间我们会与时俱进地编写《办公自动化》 教材及实训教材。
3、创新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
拥有最新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讲,我们可校企合作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开发课程实训项目,把填鸭式改为讲授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讲练结合式、讨论式、答疑式、习题课式等,实践表明,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可通过课程组集体备课的形式,完善已开发的电子课件和课程教学网站。
5、改进考核方法
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还将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现行的1+4+5的成绩评定方式(即平时成绩占10%,实验实训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50%),更加侧重考核学生的综合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
6、加强题库建设
题库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安排中,有时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教师,但是教学要求是相同的。为此我们将建设先进的题库系统,自学练习系统及自测系统,并经常进行维护更新。
四、课程建设的步骤与进度
1、成立课程组,拟定好本课程建设方案,2011年9月初完成。
2、课程组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完善已开发的电子课件和课程标准,2011年11月底前完成自评,力争12月初顺利通过学院初评。
3、加强校企合作,力争2012年5月底前完成本课程试题库的基本建设。
4、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本课程试题库的建设,力争2012年6月中旬完成并能应用于学生平时练习及期末考试。
5、根据已有的办公自动化综合实训方案,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6、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推广和规范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试。各主讲教师分工合作进一步完善现有网络资源(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实训方案、教学录像、试题库、教学配套资料下载库等),2012年6月前完成,争取顺利通过学院中期评审。
7、进一步开发、完善课程网络资源并最终实现全部上网,2013年初完成。
8、根据课程网站的使用情况,逐步修改、完善,迎接学院2013年3月的终评。
9、打造具有“双师型”素质的课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力争通过集体备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形式,使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在每年学生评教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满意率和较满意率均达90%以上。
五、条件保证
1、学院、系部以及校企合作单位的高度重视
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系部的高度重视以及好的校企合作单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
2、确保选用优质教材
优先选用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尤其是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还可编制满足教学需要的院本教材。
3、师资队伍保障
本课程组教师队伍基本稳定,多媒体教学在全院走在前列。此外,我系要继续组织教师深入教学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要实施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并根据课程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课程组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紧扣教学大纲,集体备课,制作出启发性强、特色鲜明的电子课件。
4、教学环境保障
学院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可开展多媒体教学。有专门的计算机机房,以满足课程实验、实训的需要,可供办公自动化综合实训和实验。另外,我系还建立了一些校外实训基地,如武汉圣新宇网络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华为(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新胜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市泰和文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可供学生开展顶岗实习。还可依托学院网络中心拥有的现代化网络教学设备,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案例、题库、教学课件以及教学参考书目等相关教学资源展示在校园网站,学生可以随时上网上课,阅读教材,做习题,巩固知识。并把疑难问题用电子邮件发给任课教师。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快捷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5、经费保障
根据课程建设进度安排,学院有相应的课程建设配套经费,为本课程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附件:
《办公自动化》精品课程申报表
《办公自动化》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第二轮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检查表
《办公自动化》说课PPT
《办公自动化》练习题